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扬中经开区、高新区管委会,市各有关部门:
现将《扬中市加快推进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工作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扬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6月30日
扬中市加快推进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工作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8〕42号)《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9〕46号)《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推进行动实施方案〉和〈江苏省农机装备智能化绿色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苏农机〔2021〕12号)《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开展省级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建设工作的通知》(苏农机〔2022〕4号)等文件精神,推动我市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现就推进全市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工作,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全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以攻难点求突破、通堵点保畅通、补短板强弱项、抓协调促全面为发力点,加快推进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全面提升农机装备智能化绿色化水平,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装备支撑。
二、目标任务
到2025年底,全市所有镇(街、区)均实现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特色农业机械化水平达75%,万亩粮食播种面积智能农机保有量达10台,清洁热源烘干机占比达到70%以上。农机绿色化应用水平显著提升,“宜机化”配套设施显著改善,农机农艺融合度显著增强,农机社会化服务范围不断拓展,农机安全生产水平持续平稳向好。
三、工作重点
根据我市农业生产实际、机械化水平现状,主要做好“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特色农业机械化、农机智能化信息化、农机绿色化应用、‘宜机化’配套、农机服务能力”等六个方面工作。
1.巩固提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实现提档升级。进一步巩固提升小麦机播、水稻机种、高效植保等机械化水平,到2025年底,全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达到95%以上,其中小麦机播率达到95%以上、水稻机种率达到92%以上、高效植保水平达到95%以上(详见附件1)。
2.加快提升特色农业机械化水平。围绕全市规模特色主导产业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按照“一业一机”要求建设特色农业机械化标准化示范园(示范基地),开展先进适用农机装备与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着力解决特色农业“无机可用”“无好机用”难题。到2025年底,全市特色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75%,其中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71.1%、果茶桑机械化水平达到72%、畜牧养殖机械化水平达到77.2%、水产养殖机械化水平达到80.1%、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水平达到70.6%,推广特色农业机械397台,其中设施农业机械109台、果茶桑机械122台、畜牧机械58台、水产机械73台、农产品加工机械35台。
3.加快推进农机智能化信息化。加快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在农机作业、管理服务和农业生产当中的应用,建设一批具有实际应用场景的农业各产业智能农机示范基地,实现智能农机装备“入网上云”。计划新增智能农机装备100台,建设“无人化”农场1个,加快建设农机网络系统平台,智能农机装备纳入网络系统平台管理数量占比达到80%以上。
4.加快推进农机绿色化应用。大力推广水稻机插秧侧深施肥、生态型犁耕深翻、精量播种、高效施肥、精准施药、绿色烘干、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绿色农机装备与技术,加快电动农机等绿色清洁农机装备与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探索构建绿色农机装备与技术推广应用服务体系,提高绿色低碳农机装备应用水平,助力农业生产“碳达峰、碳中和”。到2025年底,全市水稻规模育秧面积占比达到80%以上,新增水稻侧深施肥插秧机占新增乘坐式插秧机总量达到60%以上,生态型犁耕深翻作业面积占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达到60%以上,清洁热源烘干机占粮食烘干机总量达到70%以上。全市推广水稻侧深施肥装置45台、清洁烘干热源设备3组(重点装备发展目标详见附件3)。
5.加快实施“宜机化”配套。加大设施大棚、果茶桑园、水产畜牧养殖场、农业园区、高标准良田等设施“宜机化”建设和改造力度,通过“改地适机”“引机适地”等方式,提升农机作业效率,着力解决“有机难用”问题。开展油菜、蔬菜以及其他特色农作物“宜机化”品种农机农艺融合试验示范,不断提升品种培育推广和农机作业融合发展水平。到2025年底,全市“宜机化”设施(大棚、温室)占比达到60%以上,高标准农田占耕地面积达到70%以上,建设特色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园区)5个,建设农机农艺融合示范点4个。
6.大力推进农机服务能力提升。加快推进“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为农户提供全程机械作业、农资统购、培训咨询及贮藏加工、产销对接等产前产中产后“一站式”服务。加大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力度,培育特色农业机械化经营服务主体,积极探索特色农业机械化社会化服务模式,提升农机全产业链全领域服务能力。到2025年底,全市农机原值100万元及以上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占比达到80%以上,共建设“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2个(其中省级1个,市级1个),培育特色农机服务组织1个。
四、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为加快推进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工作,成立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市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任组长,市各相关部门和各镇(街、区)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牵头做好全市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工作。各镇(街、区)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成立工作专班,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以确保建设目标任务的完成。
2.强化部门协作。围绕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关键环节,各相关部门要协同配合、形成合力。市农业农村局负责重点农机装备发展、技术培训指导、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做好项目实施的督查;市财政局负责落实创建工作专项资金;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依据相关政策负责落实农机库、农机维修点等用地问题;市审计局负责对项目奖补资金进行专项审计;其他部门依据职能分工,围绕项目实施,各司其职,合力推进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
3.强化政策扶持。充分利用国家、省、镇江市对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来推进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同时将省补专项与市本级财政资金一并设立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整体推进专项资金,统筹其它项目资金,用于全程全面机械化实施。各镇(街、区)要安排落实专项资金,出台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建设扶持的具体措施和办法。财政资金重点投向短板弱项、创新试点、智能化绿色化技术应用、示范园区(基地)和平台载体建设等领域。坚持多元化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通过政策导向,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应用,助力全程全面机械化整体推进行动。
4.强化监督考核。开展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市建设,是我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必须按时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市政府将把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工作目标纳入到对各镇(街、区)年度考核中,建立市农业农村局牵头抓总,各相关部门、镇(街、区)协调配合的责任落实和考核评估机制,加大监管力度,落实工作责任。创新考核模式,选聘第三方机构对各镇(街、区)创建工作进行跟踪考核,确保工作取得实效。实行创建工作通报制度,总结成功经验和做法加以推广,对存在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加以解决。对率先实现省级考核指标的镇(街、区)给予一定的奖励,对未能按序时进度有效实施推进工作的镇(街、区),将在年度考核中给予扣分,对有关责任人予以责任追究。通过严格奖惩措施,推动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市创建工作均衡有序开展。